暴雪游戏《守望先锋2》秘鲁地图实地录音之旅

《守望先锋2》是由暴雪制作开发的一款第一人称FPS游戏,该游戏是《守望先锋》的续作。鲁纳塞彼,FPS游戏《守望先锋2》中的一张地图名称,为虚拟地名,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将以陡峭的悬崖、鲜艳的色彩和俯瞰下方农田的狭窄街道为特色。
对于《守望先锋2》中的秘鲁地图,游戏音频团队专门前往秘鲁进行实地录音,以捕捉这个迷人国家的真实声音。他们刚刚发布了一段精彩的视频,记录了他们的录音之旅,视频中展示了高级音响总监Paul Lackey和高级音响设计师Felipe Pereira的工作过程——快来看看吧:
2024 年春天,Paul Lackey 和我有机会前往秘鲁,为当时即将推出的《守望先锋 2》秘鲁地图录制声音。代表 Blizzard 出差录音的机会很少见,而且我们认为这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对于在为新地图寻找声音时,我们通常可以通过现有的声音库或通过在我们需要的位置与录音师签订合同来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商业声音库中没有找到足够的相关内容,将 Paul 和我派往秘鲁进行现场录制更为可行。我们自己记录了这次旅行,轮流用手机拍摄镜头,我编辑了这个视频,与开发团队的其他成员分享我们的经验。

Paul 和我花了十天时间穿越了库斯科、皮萨克、Ollantaytambo 和 Choquequirao。我们这辈子可能从来没有走过这么多路。前往 Choquequirao 并返回的 4 天跋涉特别艰苦,因为众所周知,那次跋涉是秘鲁最具挑战性的跋涉之一。我们选择参观 Choquequirao 而不是马丘比丘,因为我们需要录制自然声音,而马丘比丘的游客实在是太拥挤了。Choquequirao 非常难以进入,每天大约有 10-20 名游客,而马丘比丘每天大约有 4,000 名游客。跋涉很艰难,但我们有一位了不起的导游 Ricardo Marim 和 Quechuas Expeditions,他确保我们一路上拥有所需的一切。
很难不被这样的地方所感动。身体疲惫,受到当地人的热情欢迎,以及被不可思议的美丽风景所包围,这些结合在一起,有几次让我感动得流泪。当我回头看这段录像时,我嘲笑我在采访片段中是多么难以言说。这一切都太让人不知所措了。
我希望能从这个视频中有所收获。这次经历激发了我出去录制更多内容,并花更多时间在大自然中。
Felipe Pereira – 高级音响设计师
Paul Lackey – 高级音响总监
乐队:Wiñay Taki
请看视频:
以下是视频说明
在安第斯山脉的褶皱深处,由录音工程师Paul Lackey领衔的声景采集团队完成了一场听觉考古。这个由暴雪工作室委派的五人小组,在秘鲁文化部特别通行证的支持下,以专业级设备在印加文明腹地展开音轨狩猎。区别于普通游客的观光路线,他们的GPS轨迹在卫星地图上划出充满野心的折线——从库斯科大教堂的青铜钟声到奥扬泰坦博梯田的水渠回响,最终指向被云雾笼罩的失落之城乔克基拉奥。
作为团队技术总监,Paul的背包里装着价值12万美元的移动录音设备:Schoeps MS立体声麦克风、Zoom F8n多轨录音机,以及特制的防震箱内那支可捕捉次声波的地震检波器。
在海拔落差达1800米的四天徒步中,这个留着络腮胡的加拿大人始终走在队伍最前端,用碳纤维登山杖测试路况时,总不忘将防风毛罩套在麦克风上。“每上升300米,空气密度会改变声音的传播轨迹。”他在团队日志中写道,“但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骤变的湿度——去年在冰岛损失的NTG3麦克风就是血的教训。”

NTG3
当地向导Ricardo Marim对这群”声音巫师”充满好奇。他亲眼见证Paul团队在帕拉莫高原(3800米)搭建临时消音室:用六层驼毛毡包裹帐篷,将纽曼U87悬浮在液压支架上,只为采集到最纯净的羊驼铃铛泛音。当传统音乐学者试图用音叉校准五音阶时,Paul展示了他特制的声谱分析软件——那些跳动的频率曲线,竟与印加帝国时期陶俑笛孔的设计参数高度吻合。
Paul Lackey
在乔克基拉奥遗址的暴雨突发事件中,Paul展现出近乎偏执的职业素养。当其他队员冲向避雨点时,他反身扑向三脚架上的Sanken CS-3e,用身体为设备构筑防雨屏障。混着冰雹的狂风将防风罩撕裂成碎条,但录音机仍在持续工作,完整捕捉到雷暴在U形山谷中形成的7.2秒混响。事后回放时,声波图显示低频段出现了罕见的32Hz驻波,这正是印加建筑特有的声学特征。
团队最珍贵的收获发生在返程前夜。几个克丘亚族牧童尾随他们穿越云雾林,在篝火旁用传统四孔笛即兴演奏。Paul悄悄开启藏在保温杯里的Sony PCM-D100,同时用激光测距仪确认声源方位。这些未经驯化的原始音律,经后期分析竟包含17种鸟类鸣叫的拟声变奏。”现代音乐学家总试图用十二平均律解构安第斯民谣,“他在项目总结会上播放这段录音,”但真正的密码,藏在牧童们随意吹奏的微分音里。”
这支跨国团队带回的不仅是30GB原生音效,更开创了”考古声景重建”的新方法论。在暴雪工作室的音频实验室,Paul的团队运用卷积混响技术,将采集到的环境声与游戏引擎实时渲染。当测试员戴上VR设备时,乔克基拉奥遗址的声场精度达到了0.5米分辨率——石墙上苔藓吸收的高频、祭祀台底部的空气涡流,甚至是五公里外冰川崩落的次声震动,都构成了虚拟世界中无法伪造的时空坐标。
如今,这些浸泡过安第斯山风雨的声波样本,正通过神经网络进行深度迁移学习。Paul的加密硬盘里,藏着更宏大的野心:当AI能自主生成符合印加声学规律的环境音时,游戏中的每块虚拟石头都将获得真实的振动指纹。或许在不远的未来,玩家转动视角时听到的鸟鸣方位变化,正是源自某个秘鲁清晨,藏在Paul防风罩上的露珠折射出的声音密码。
而在游戏开发领域,Paul团队创造的动态声景引擎正引发革命。当玩家在虚拟遗迹中敲击石墙时,引擎会实时调用乔克基拉奥遗址的冲击波样本库,并依据玩家骨骼传导的力度值生成对应的振动反馈。更精妙的是NPC语音系统——通过将采集到的克丘亚语声纹分解为743个音素粒子,AI能合成出符合古印加语法结构的新对话,其喉塞音的重音分布误差控制在±0.3分贝。

今年雨季,Paul在乔克基拉奥遗址安装了永久性的地声监测装置。埋设在祭祀台下7米处的碳纤维传感器,将持续记录地壳运动引发的次声波变化。或许在某个游戏版本更新时,玩家会突然听到山脉深处传来低频震颤——那不是程序生成的随机事件,而是安第斯板块实时的地质脉动,经过128位密钥加密后,正沿着光纤跨越大陆,将5000公里外的地球心跳注入数字宇宙的血管。
秘鲁地图你玩了么?玩的时候别忘了戴上耳机,好好的享受声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