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声音短提名《闪电战》背后的激昂之声
导演Steve McQueen执导的二战历史题材剧情片《Blitz(闪电战)》现已在Apple TV+上线。该片成功入围了第97届奥斯卡短名单(第97届奥斯卡短名单公布!最佳声音在这里)。影片讲述了两位伦敦人——一位母亲和她9岁的儿子——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经历伦敦大轰炸的故事。在此,声音主管兼终混师Paul Cotterell和James Harrison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如何构建身临其境的混乱破坏场景,温情的善意与坚韧瞬间,以及揭示人性在绝望时刻阴暗面的不安片段。
本届奥斯卡声音制作相关文章:
导演Steve McQueen在其新片《Blitz》中描绘了伦敦大轰炸期间令人揪心的经历,这部电影现已在Apple TV+上线。故事聚焦一位名叫Rita的母亲和她9岁的儿子George。Rita决定将George从伦敦撤离,与许多其他伦敦的孩子一起前往乡村。然而,George从开往乡下的火车上逃了出来,踏上了一段艰险的旅程,试图返回家中。而留在伦敦的Rita则选择在工厂工作并照顾父亲,她也经历了日常生存中种种可怕的考验。
为了通过声音将这个故事生动呈现,McQueen邀请了曾与他在《Small Axes》系列中合作过的声音主管兼终混师Paul Cotterell和James Harrison。在此次合作中,Cotterell和Harrison与McQueen一起致力于打造地上与地下掩体中混乱的轰炸场景。他们还着重展现了故事中的人性光辉,从支持工厂中女性工人们的团结氛围,到George结识了一位名叫Ife的守卫并在其保护下努力求生。此外,他们还分享了特定场景的声音编辑与混音创作过程,比如George在充满积水的地铁隧道中的经历,以及他与一伙小偷的遭遇。他们还谈到了与Hans Zimmer合作《Blitz》的配乐、录制定制音效和配音环节等更多幕后细节!
你们是何时开始参与《Blitz》的制作的?导演Steve McQueen最先希望你们解决哪些问题?
Paul Cotterell (PC) 和 James Harrison (JH):我们之前都与Steve合作过,最近的一次是他的《Small Axe》迷你剧系列。我们是在COVID和封锁期间完成这部剧的制作,这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也让我们在限制放松时得以利用少量空闲时间进行混音。那时通常只有我们三个人在房间里,因此我们建立了非常好的默契,了解彼此的工作方式、Steve的喜好以及他希望如何展开工作。
声音总监/终混师 Paul Cotterell
Steve最初邀请我们参与《Blitz》时,他还在拍摄这部电影。他们在伦敦西区设立了剪辑室,当时应该是拍摄间隙的几天休息时间。我们与Steve及他的剪辑师Peter Sciberras会面,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几场正在制作中的大型场景。我记得有地铁站外人群争相进入的场景、工厂的场景,以及Café de Paris的音乐表演场景。
我们被这些场景的规模震撼到了!Steve之前和我们简单聊过这部电影,我们也看过剧本,但完全没有想象到这些场景中会有如此多的群众演员。
PC:当时他们希望我稍微清理一下几处场景,比如去除一些多余的工作人员脚步声之类的小问题,但总体上来说,Steve希望我们开始构建人群的声音。
因此,我和Rob Killick(群杂录音总监)进行了几次外景群杂录音,这些录音并不太具体:比如消防员的声音、试图挤进地铁避难的人群的声音、市场中的声音等。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完善音轨,而不是将所有的人群声音录制工作集中到最后完成。我们采取“拉远镜头”的方式,录制了许多自然环境下的声音,然后随着场景逐渐定型,我们再“拉近镜头”,逐步精细化,直到最后,我们专注于对口型的单人录音,为特定的个体角色制作声音。
影片开场时是一场轰炸场景:消防员疯狂地试图控制街道两侧燃烧的大火。警报声此起彼伏,建筑物倒塌,炸弹落下,一片混乱。接着,场景转到了一片安静的雏菊田。这段场景的声音编辑和混音是如何完成的?你们在这里遇到了哪些挑战或发现了哪些机会?
JH:在与Steve最初的讨论中,我们就一致认为不想用传统的、事件驱动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场景。Steve不希望一切听起来都整齐有序;他希望这些场景能够展现出压倒性的混乱感,让观众试图感受到当时人们所经历的一小部分灾难情景。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这样的高强度场景能够对观众产生非常直接的情感和身体上的反应。在测试放映中,我们对此特别留意——仔细观察观众的反应,看看他们在哪些地方有共鸣,或者哪些地方没有反应。之后,我们会回去讨论哪些部分效果达到了预期,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James Harrison
PC: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更像是James的一个反馈者。他会专注于细节处理,然后叫我来听整段的声音序列,我可以用全新的耳朵来作出反应。
我认为他在这段场景中完成得非常出色——作为一种体验,这段场景充满了混乱感,但我们听到的声音依然清晰且有条理。声音引导我们穿过令人应接不暇的视觉画面。我也很喜欢Steve决定不在这里加入音乐的做法;这让观众仿佛与消防员站在同一场景中。没有任何东西将我们与这一情景隔离开来,这也使得接下来切换到下一场景中弹奏直立钢琴的画面更加震撼。
作为一名混音师,我非常清楚混音如何能迅速变得让人不堪重负。音量是最容易被用作工具的手段,但我们非常努力地确保这一段既能吸引观众又不会让他们感到疲惫。我们仔细管理了那些容易让耳朵疲劳的刺耳频率,同时保留了这一场景所需的力量和紧张感。
对于这一特定场景,我们会预留一段时间专门处理它,然后切换到其他部分的工作。这种方法让我们每次回到这段场景时都能以清新的状态进行判断,保持客观性。
影片聚焦于一位母亲和她的儿子。有时我们跟随Rita,体验她视角下的伦敦大轰炸;有时我们跟随George,感受他在逃离列车后的经历。这两种体验在声音上有什么区别?
JH:Steve在最早期的讨论中就提到,要为主要角色创造独特的视角,尤其是George的视角。他想探索,一个九岁的孩子在初次经历这样的事件时,会在回忆中记住或描述什么?这成为我们声音设计的一大指导方向。
我记得我们在处理火车站那场戏时,Rita正在准备送George上火车。最初,我们为画面中看到的每一个元素都设计了声音:每个人的对话、脚步声、孩子们的低语声、火车蒸汽的声音等等。但随后,我们希望转向George的视角。
在George的视角中,孩子们的声音变得更加压倒性,火车车门关上的撞击声被放大,列车启动的震动感也被突出了——这些不仅是他能听到的东西,也是他会感受到的东西。这种处理强调了George作为一个孩子,对环境的感官体验和情绪反应的独特性。
乔治与守卫伊费一起巡逻。这是一段安静而亲密的步行。他们在空袭警报响起前一起唱歌。你能谈谈这个安静的场景吗?
PC:John Casali是这部电影的同期录音师,他提供了非常出色的录音素材,但这是他最担心的一个场景!
他曾打电话过来说,他担心无法有效减少鹅卵石街道上的工作人员活动声和多余的脚步声,因为这一场景的对话非常亲密,表演也非常低声细语。
两位演员的表演实在是太出色了,我们不想尝试在ADR(后期配音)阶段重现它。
John将领夹麦克风的位置布置得极为出色,提供了很好的音频信号。此外,在伊费的铁盔里还放置了一只额外的麦克风,这个麦克风最终派上了大用场。我们小心翼翼地拼接了多个镜头的片段,并在拼接的同时进行了清理。这是一个细致而有条不紊的过程。James慢慢地加入了干净的脚步声、细微的布料摩擦声以及一些随身物品的细小声音,以帮助使场景更加流畅。
两位演员的表演实在是太出色了,我们不想尝试在ADR阶段重现它。
最终,这成为整部电影中最安静的场景之一。乔治首次向另一个人敞开心扉,你可以真正感受到这份温暖与人性通过银幕传递出来。
你们是如何处理掩体内部的声音的?导演Steve McQueen是否对如何表现掩体上方发生的事情有具体的想法,还是将这部分交由你们来决定?
——你能谈谈你们在掩体场景中的声音设计吗?特别是当Rita和其他人在头顶炸弹落下时一起唱歌的场景。
JH:掩体在伦敦大轰炸期间是民众的重要避难所,但数量从未足够,这迫使许多人出于绝望涌入地铁站寻求庇护。掩体变成了充满活力的社区空间,人们在这里分享食物、饮料、医疗用品、床铺和娱乐活动。对我们来说,捕捉这种地面破坏之上地下依然试图维持生活的繁忙景象非常有趣。
Dolby Atmos 对这些场景来说意义重大,它让我们能够精确地将警报声、炸弹声、天花板开裂声以及落下的碎片声放置在观众头顶,同时保持对掩体内人类情感的聚焦。
PC:在“Show Me the Way to Go Home”(《指引我回家的路》)的歌唱部分,John Casali 设法录制了几段由群众演员演唱的裸声轨(wild tracks),我们将这些声音叠加起来以增加层次感。我们对这些声音进行了均衡处理(EQ)并添加了不同的反射效果,以表现空间感以及掩体中聚集的人群数量。
Steve 希望这些场景能传递出一种“幽闭恐惧”的感觉,因此这些紧贴的声学反射效果帮助描绘了掩体的低矮天花板和砖墙。
对于前景的主要角色,我们使用了ADR(后期配音)来创造更贴近的细节层。随着镜头移动,我们能够将这些单独的声音进行声像定位,使其随画面而动。
Steve 希望这些场景能传递出一种“幽闭恐惧”的感觉,因此这些紧贴的声学反射效果帮助描绘了掩体的低矮天花板和砖墙。
同时,当炸弹落下、砖墙碎裂成尘埃包围在我们周围时,我们还能听到人们的喘息和颤抖声。
工厂车间的声音是如何设计的?(场景中有通过公共广播播放的欢快音乐,与机器声和女性的交谈声混合在一起)
PC:这些场景对Steve来说非常重要,它们展现了女性在工厂中的工作情景。通过主要的对话,我们可以很好地感受到这些女性之间的 camaraderie(友情和默契)。她们与车间管理员开玩笑,Rita的朋友们互相打趣,尽显欢乐的氛围。虽然,当我们听到公共广播系统里播放的《Whistle While You Work》(《工作时吹口哨》)时,也带着一种讽刺的意味!
Steve在声音设计的分镜会议上有一种很棒的方式让这些场景“活”起来。他经常开始讲故事——有些是他关于那个时代的研究,有些是他自己在伦敦成长经历中的故事。
Steve在声音设计的分镜会议上有一种很棒的方式让这些场景“活”起来。他经常开始讲故事——有些是他关于那个时代的研究,有些是他自己在伦敦成长经历中的故事。他会谈到他母亲带他去的市场——那里的声音、气味和氛围。这些都能真正帮助我们理解他想要传达的感觉。
JH:对我来说,这个场景也有一种个人的联系。我的家人来自谢菲尔德,那是一个重要的钢铁制造城镇,尤其是在战争期间。我对那些工厂环境有非常深刻的记忆——烧焦的油味、润滑脂、焊接时的火花。将这些在银幕上重现是一项非常有成就感的挑战。
然后一切都归结到层叠的处理。你实际上是在用声音“作画”。有动作声、音乐声、链条声、机器声、飞溅的火花、人群的交谈声、钢丝刷声、焊接声……你需要在所有可以加入的声音中“跳舞”。我们做了大量的同期录音(比如人群声和机器声),以准确再现那个空间的感觉。
工厂的蒙太奇场景是一个非常棒的时刻,在这里Hans Zimmer的配乐与机械声结合,创造出一种脉动的节奏。我在混音中通过将真实的机器声音与Hans的音乐节奏交替使用,形成一种对比感,这种处理帮助场景实现了节奏的起伏和流动感。
George遇到了Jess,她带他加入了由Albert领导的一伙盗贼。乔治被迫做一些坏事,比如抢劫被炸毁的珠宝店。你能谈谈这个场景的声音设计工作吗?
JH:这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我在这段序列上做了一次设计处理,目的是创造一种略微夸张且诡异的环境,类似于乔治自己可能记得的那种感觉。我使用了从破旧钢琴中提取的音调,以及放慢的木头嘎吱声,来营造一种氛围。
然后,我们收到了Hans Zimmer为这个场景创作的一段音乐——这是他为这个片段提供的一个初步的示范音轨。这是在后期制作过程中相对早期的时候,当时我们甚至还没有正式与Hans进行过深入的交流。我必须承认,把这段音乐放入时间线时我有点紧张——担心会有多少我之前的工作需要修改或调整。
但这段音乐与我的设计完美契合,像量身定制的一样。它与我正在做的设计理念无缝融合,那一刻我知道,我们在这个项目上完全达成了一致——有着相同的情感和目标。
我很幸运,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与Zimmer先生合作过几次,我希望很快还能再次合作——他是一位完美主义的职业人,也是一位令人敬畏的艺术家。
George随后被迫掠夺酒店中死去的客人。你能谈谈这个场景的室内声音设计吗?
JH:这个场景的声学设计带有一种肃穆的基调。对白和人群的声音被处理得低调且柔和,而foley和动作声音的瞬态特性(transients)也被尽量减少。我们采用了非常干涩的音效——比如木头和灰尘的声音——这让盗贼团伙的声音(比如打碎玻璃的声音、从手指上撕扯珠宝的肉体声等)在这个环境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种微妙的不和谐感强化了场景中道德和情感上的错误。
这个场景的声学设计带有一种肃穆的基调。
Hans Zimmer的配乐在这里被巧妙地融入。他重新编排了来自乐队的号角主题——这段音乐历史上曾经在真实的Café de Paris轰炸期间被演奏过——通过放慢节奏并转调到小调。他将号角音符的尾音稍微向下拉低,唤起了炸弹落下的阴森记忆,将这个场景与其悲剧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
这是一个安静的场景,但在我看来非常有效。为了让它达到我们完全满意的效果,这个场景的混音花了相当长的时间。
你在地铁站洪水场景的声音设计中做了哪些工作?这个场景在声音处理上有哪些挑战或机会?(我很喜欢随着水位上升,空间的混响逐渐减少的效果……)
JH:处理水的声音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水的声音就是一种白噪声。所以,要在保持强度和吸引力的同时,创造出运动感、动态和空间感,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就像电影开头的火灾场景一样,我们的处理方式是通过“有序的混乱”来构建声音。因此,将所有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只是时间和耐心的问题,一点一点地精雕细琢,直到我们对声音的整体形态感到满意。
我必须在此特别提到,制作声音混音师John Casali在这个场景中做得非常出色。他能在满是水声和混乱的场景中捕捉到George的呼吸声,这让我叹为观止。我们非常幸运能够有他加入团队。
同样,Hans的配乐在这里堪称天才之作。他精准地选择了适合音乐表现的频率范围,并在这些频率范围内创造出一种令人紧张和恐慌的氛围。
海面上飞过飞机的酷炫转场是怎么设计声音的?
JH:这个段落在影片中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因为在影片开头的火灾场景之后,我们切换到黑白的“水面反射”画面,然后再切到雏菊的镜头。而在影片结尾,这个画面逐渐拉远,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同时轰炸机飞过。Steve希望这个“抽象”场景拥有一个独特的声音身份,但又能融入整个故事的声音弧线中。
由于这部电影在许多方面非常注重历史准确性,我不希望声音听起来过于合成或处理化。因此,我的起点非常简单:风和金属。我用金属鳍片、管子和杆子录音,把它们伸出我的车窗外,同时我妻子开车沿着乡间小路行驶。然后,我将这些录音与各种风声结合起来,有时还借助外部设备来创造速度感和运动感(我非常喜欢粒子化延迟!)。再加上各种失真和均衡器(EQ),这些构成了我们最终呈现的声音的基调。
对于这样的段落,能够安排一些“玩乐时间”真的很重要。不要设定目标或截止日期,只是留出时间去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尝试、实验并享受乐趣!
混音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场景是什么?或者,有没有一个场景在调音阶段经历了最多次的迭代?能谈谈你们在调音阶段的一些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更好地讲述故事吗?
PC & JH:最具挑战性的场景是火灾和洪水的片段,主要是因为这些场景的强烈情绪张力。我们每次最多只能混音这些片段一个半小时,因为时间再长就会感到疲惫。我们不得不把它们暂时搁置,等到当天稍后或者第二天,用“新鲜的耳朵”再次回到这些场景上。
这些场景的设计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在每一次混音过程中,我们都会集中注意力打磨某些细节,不断优化和完善。慢慢地,所有的元素就逐渐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了最终的完整效果。
在为《Blitz》设计声音的过程中,你们学到了什么?
PC & JH:在为《Blitz》工作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合作和研究在创造既真实又具有情感冲击力的声音环境中有多么重要。这段经历也让我们更加欣赏沉默和细腻之处的力量——它们能够真正地营造紧张感,或者凸显那些安静而深刻的情感连接时刻。
关于《Blitz》的6个声音事实
谁负责了《Blitz》的声音设计和混音工作?
《Blitz》的声音团队由声音总监 /终混师Paul Cotterell 和 James Harrison 领导,团队成员还包括同期录音师 John Casali、音效设计师 Samir Foco、对白剪辑师 Joe Jackson、群声主管 Rob Killick 等人。
谁为《Blitz》创作了配乐?
两次奥斯卡获奖作曲家 Hans Zimmer 为《Blitz》创作了原声配乐。这是Zimmer与导演 Steve McQueen 的第二次合作,他们的首次合作是2014年获得三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的《为奴十二年》。Zimmer曾为超过250部电影创作配乐,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包括《沙丘:第一部》、《狮子王》、《星际穿越》、《盗梦空间》和《小王子》等。
谁负责了《Blitz》的拟音工作?
《Blitz》的拟音工作由拟音艺术家 Oliver Ferris 和 Sue Harding 完成,拟音混音师为 Adam Mendez,拟音编辑为 Hugo Adams,拟音主管兼音效编辑为 Kevin Penney。
《Blitz》中飞机飞越海洋的主观声音是如何设计的?
在《Blitz》中,导演 Steve McQueen 使用水面反射的抽象影像作为过渡,从开场中消防员试图扑灭空袭后的大火切换到Rita的公寓场景。这种抽象影像后来在影片中以更清晰的形式再现——飞机飞越海洋并投下炸弹的画面。McQueen希望为这种“抽象”打造一种独特的声音风格,使其融入故事的声音叙事中。
为此,声音主管 James Harrison 设计了一种适合这部历史题材电影的声音。他将金属片、管子和杆子伸出汽车窗外,借助行驶在乡间小路上的风声进行录音(由他的妻子驾驶)。Harrison将这些录音与各种风声结合,并通过粒子延迟、失真和均衡插件进行处理,创造出最终设计中听到的核心音调。
《Blitz》中最令人惊讶的声音故事是什么?
在Café de Paris被炸毁的场景中,主角George和一群小偷进入建筑物,抢劫遇难者的遗物。声音团队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处理了这一场景的声学设计。对白和人群声音被刻意压低,拟音中的木头和尘土声非常干涩且缺乏瞬态。这样的声音设计与小偷们制造的侵扰性噪音形成了对比。这种微妙的不和谐凸显了场景中道德和情感上的错误。
此外,Hans Zimmer对炸弹袭击真实历史中Café de Paris的乐队演奏的喇叭主题进行了重新编曲。他将节奏放慢,调整为小调,并将喇叭声的尾音稍微向下移动,从而唤起炸弹下落的阴郁记忆,将这一场景与悲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
《Blitz》中最难混音的场景是什么?
最具挑战性的混音场景是 地铁站被洪水淹没的段落。因为水声覆盖了全频段(类似于白噪声),很难让其他声音在混音中突出。此外,声音团队的目标是构建一种“有序的混乱感”,通过混合多种元素创造动态、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保持紧张和吸引力。
Hans Zimmer为这一场景创作的配乐很好地与水声的频率互补,进一步增强了紧张感和恐慌感。据声音主管/终混师 James Harrison 表示,混音这一场景需要“时间和耐心,不断调整,直到我们对整体形状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