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13小时》混音团队:我们希望凭借细节取胜(下)

原文来自:Sound&Picture,原作者:Jennifer Walden,编译:於菟
编者按: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可是一点儿也不假。如今战争类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但大多数片子的套路却都是如出一辙,欣赏起来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然而,一部真正用心制作的电影还是会获得观众的认可与极佳的口碑,比如下面为你介绍的这部《危机13小时》。它虽同属战争类题材影片,但是在混音细节方面表现出的满满诚意却使其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究竟是怎样的细节打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共计1680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影片有好几处运用主观声音的片段,例如敌人点燃化合物烟熏大使前液体化合物泼洒、流动的声音,又或者结尾处战斗中迫击炮弹由击发到落地爆炸整个过程发出的声音。你是怎样处理这些声音的?用到了均衡、混响、音准校正之类的工具了吗 ?
Russell:我们使用了好几种不同的混响插件和其他设备来达成混音需求。就个人而言,在混响插件的选择上我比较心怡的是Altiverb和Phoenix Surround。
除此之外,TC Electronic和Lexicon 480在我的操控台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另有Euphonix 85,Avid Pro Subharmonic,DBX 120A,Avid Pro Limiters,reFuse Lowender等一系列工具。

Euphonix 85

Avid Pro Subharmonic
Haboush:这就是Bay的风格,他会通过追踪迫击炮弹击发、腾空、命中爆炸的轨迹来用声音展现整个过程,用细节强化真实感,不得不说于我们而言这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作。观影时若是遇到这样的时刻,或许你也会屏住呼吸静静聆听,通过这细小的声音将自己带入到真实的战场环境中去。做类似这样的声音细节打磨工作是很耗费时间的,你不能一以贯之,整个片段从头到尾声音不发生变化,你需要不断地进行监听与调整,力求做到影片声音整体平衡的同时又能凸显混音对象的特点。

你觉得《危机13小时》中还有哪一瞬间的音乐做得非常棒?
Haboush:应该是结尾处大使馆幸存下来的一行人最终到达机场并离开这一段吧。CIA班加西站点所辖幸存雇员登上飞机,而一旁的跑道上只留下四个安全团队雇员目送他们启程离开。这一段的音乐非常具有感染力,蕴含着劫后余生的悲情与满满的爱国主义情怀,更重要的是将人物难以言表的心境用音乐传达出来,使得观众听起来也是百感交集。

接下来Jack在电话中声音颤动着告诉妻子自己最好的朋友丧生于此,再也回不去了,这是很悲伤、很揪心的一段。虽然此时的音乐并不是那么的繁杂多变,只是以一种悲切的曲调贯穿始终,间或含有调高的些许变化,但却运用得恰如其分,将整部片子推向悲壮的高潮。

本片制作的有杜比全景声版本,你是怎样解决全景声模式下音乐调整问题的?
Haboush:我很喜欢杜比全景声,它能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在我看来音效是电影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需要在它与音乐之间流畅的切换,比如影片结尾处迫击炮弹击发过程前后皆是如此。在做这一段的混音时,全景声有效发挥了自身优势,迫击炮弹从头顶穿梭而过的轨迹通过声音将其可视化的完美呈现了出来,将视、听觉间的通感运用到了极致。那么此时,音乐的淡出与淡入也就极易实现了,与画面的衔接极为紧密,丝毫不会有损于整体的声音效果。

就音乐的调整来说,我要考虑的是在标准全景声影厅放映情况下房间不同区域乐声的反射、延迟等一系列情况。归根结底就是平衡的问题,怎样做到在特定的空间内音乐与电影中其他声音的调配均衡,最大化还原声音的本来面目。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稍有偏差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具体的操作非只言片语能够说清,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其中奥秘。

在哪些场景中,全景声的运用使得音效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Russell:众所周知,战争题材类影片中的混战交火场景一般都很多,在《危机13小时》中更是如此。由于交战场景繁多,所以音效的运用量也就随之增加。枪械射击、子弹穿梭、炸弹爆炸等这些场景中全景声的运用可谓是如虎添翼,声源定位的优势使得临场感大大增强,观众能够真切感知银幕主角周围发生的一切。此外,由于片中人物所处方位的变动,同一音效的使用效果也会发生改变,全景声的使用可以让这些音效彼此间有所区分,适当调整以应对不同场景需要。

关于《危机13小时》,你最后还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
Haboush:我们在Euphonix S5控台上进行混音操作,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系统,可以对自己已编辑的素材进行回放预览,彼此之间互不影响。每位参与声音编辑的人也随时都可以接入Pro Tools平台,在其上预览自己的工作。 除此之外,混音所需的工具应有尽有,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来达到预期效果。这些数字化、自动化工具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效率,很多工作只需几个简单的指尖轻触动作即可完成,将我们从一大堆的面板推子中解放了出来,这样的感觉真的很棒!

Russell:我们努力保持混音中各项声音元素的平衡,同时最大程度兼顾对细节的重现。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声音设计团队、声音编辑团队和混音团队,大家彼此之间通力协作。我们很高兴能够共同用声音构建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电影世界,为观众带来一场非比寻常的听觉盛宴。
更多往期奥斯卡声音类奖项及热门影片精彩文章请戳:
《帕特森》声音设计师Robert Hein创建主角身上的“诗意”世界
《美国犯罪故事》听听声音艺术家们聊聊这部被拍成了美剧的世纪大案
《危机13小时》混音团队:我们希望凭借细节取胜(上)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奥斯卡▲ |《危机13小时》混音团队:我们希望凭借细节取胜(上)

游戏的声音 ▲ | VR声音——游戏声音的未来?

游戏的声音 ▲ | 给游戏声音设计师的几点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