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有声电影九十周年-电影声音诞生(三)-同期录音网连载
1925年,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公司当时只是一个小公司,由四兄弟创办,其中之一的有机会山姆·华纳(Sam Warner)看到了西电公司的电影声音系统的演示,印象非常深刻,并说服他的兄弟们同意投资在这里。1926年4月,西电公司与华纳兄弟和金融家WJ Rich签订了合同成立合资公司名叫Vitaphone,得到在西电系统的独家许可,由Sam Warner担任总裁。
1926年8月6日,Vitaphone公司在纽约正式上映了他们的第一部采用同步自锁Vitaphone系统放映的长片电影《Don Juan唐璜》。影片声音主要是音乐和一些简单的声音效果,没有对白,所以它还是作为一部无声电影来进行拍摄的,不算有声电影。然而,与《唐璜》同时一起放映的短片,主要是几部古典音乐现场,还有当时的美国电影协会会长威廉·海斯(Will H. Hays)四分钟的Vitaphone技术介绍,这些都采用同期录音,之后还有一些类似的影片上映。
1926年《唐璜》上映
Vitaphone成功就在于它不止是单独的同步放音系统,还包括拾音、录音、放音、播放的整套声音系统解决方案。
西电公司的电影声音系统宣传海报,可以看下面的小图,是一套从拾音、调音、录音到播放、放映完整的系统
处在科学技术大爆炸时期,当时的专利可以说是非常混乱的,西电公司属于电话电报巨头AT&T,能够涉及几乎所有环节,这是它成功的关键。早在1913年,西电公司就购买了Lee De Forest的电子管功放技术,1916年西电的工程师E.C. Wente发明了电容话筒并整合了铝带录音技术,此后经过不断改进,高灵敏度全频响的电容麦克是记录更好品质的关键。
西电695Q电容话筒
电容话筒在当时电影拍摄中一般采用吊装或者隐藏
AT&T的另一个技术实验室Bell Labs同时在研制声音的播放系统,可以在剧院播放的动圈大型扬声器与功放在1926年7月底才在华纳影院安装。几天后,《唐璜》就正式上映了。西电的影院扬声器,最早是放在屏幕前的,很快透声银幕的出现,扬声器都隐藏到屏幕后面
Vitaphone是黑白电影时代唯一一个被广泛使用和商业成功的声音影像分离的系统。声音是不印在胶片上通过但单独发布的留声机唱片播放。光盘的记录速度为33 1⁄3rpm,16英寸直径,可达到4300Hz的频率响应,Vitaphone解决了制作发行成本问题,同时具有一定保真度的音质。
Vitaphone录音系统,图左是功放
Vitaphone唱盘系统
下面这个视频记录完整的当时的Vitaphone系统拍摄现场,与现在的同期录音系统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现场导演一句“Everybody quiet,Please”是多么熟悉。
最早的Vitaphone系统演示
有声电影的诞生具有非常的意义,有声电影推动了电影的发展,只有当电影有了声音才形成了一种完整的“体验式”艺术形式,声音进入电影才使电影成为主流娱乐形式。也由于有了声音,美国观众人数及票房成几何级增长,这就需要更多的专业有声影院容纳更多的观众,到30年代初,影院数量也从不到100个增长到仅1000个,真正的全民电影娱乐时代开始了!
西电公司宣传页,介绍从27-30年的增长情况
Vitaphone系统也面临几个难以逾越的问题:
同步:互锁系统并不完全可靠,操作麻烦,由放映员导致的错误可能导致声音变得严重不同步。
编辑:光盘无法直接编辑,华纳公司投入很多资金研发了光盘的后期声音编辑系统,但仍然非常难用。
发行:留声机及光盘增加了投资费用以及电影发行上的复杂性。
磨损:播放光盘的物理过程使其退化,需要在大约使用二十次后筛选更换。
很快,到1930年代中期,印在胶片上的光学声音同步放映的方式经过了技术改进,再次攻占市场。但因为很多影院的Vitaphone系统尚未收回投资,且Vitaphone在声音保真度方面的优势,Vitaphone仍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直至1959年Vitaphone公司宣布正式解散。
作者,李哲,电影录音师,独立制片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录音代表作品有《动词变位》、《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往事》、《求求你表扬我》、《墨攻》、《投名状》、《午夜出租车》、《大圣娶亲加长版(全景声)》等。
文章图片及视频除除部分授权外,其它均来自于网络,仅被用作于内部交流、教育等用途,转载务必经过作者本人同意。
相关文章:纪念有声电影九十周年-电影声音的诞生(一)| (二) | 电影声音技术简史 |
广而告之-万元大奖来瓜分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经验 | 英剧《孤国春秋》中的Foly拟音创作与运用
干货 | Blade Runner 2049的声音团队谈论如何创建电影的最佳场景
Ambisonics | Pro Tools 12.8.2 Ambisonics制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