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底特律》的声音是如何塑造出来的?(上)
文章来源:CINEMONTAGE 原作者:Paul NJ Ottosson 编译:Gavin-同期录音网
1967年7月23日

底特律海报
1967年7月23日,一名警察袭击了底特律一家无牌的低耑人口酒吧,引发了五天的重大种族暴力事件。半个世纪之后,导演Kathryn Bigelow在去年夏天通过Annapurna影业发行的电影《底特律》对这次起义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进行了生动的回顾。Bigelow与合著编剧Mark Boal借鉴了大量的文件,集中讨论了在骚乱时代在阿尔及尔汽车旅馆聚集的一群人,他们将经济不平等,警察虐待和法律不公正等问题戏剧化却仍然让我们分裂。
这部2017年非常值得关注的独立电影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无缝合作衔接体现出了“无情”的真实性,电影摄影师Barry Ackroyd与来自CAS的声音编辑监制/声音设计师/ 终混师 Paul N.J. Ottosson创造了同样的紧张气氛,移动式的沉浸体验,通过声画将观众置于时代的场景中。
《底特律》剧照
记者与Ottosson讨论了《底特律》的声音,当时他正坐在Culver City索尼工作室Burt Lancaster剧院的ProTools S6混音控制台后面。“你看Kathryn的电影时,人们彻底掉进影片里”他说。
先看预告片:
Paul NJ Ottosson

Ottosson凭借《拆弹部队》同时获得2010年的奥斯卡最佳声音混音和最佳声音编辑
说起导演Bigelow的成绩,离不开Ottosson。即使闭着眼睛,清晰饱满的声音也会使观众在脑海中浮现出明确的图像。曾经夺取三次奥斯卡声音大奖让Ottosson的声音制作毋庸置疑。(两部导演Bigelow的作品《刺杀本.拉登》和《拆弹部队》获得最佳声音编辑 – 以及在《拆弹部队》中还获得另一个最佳声音混音)。
尽管《底特律》是于2016年7月底开始进入后期工作,但Bigelow导演提前六个月就告诉Ottosson这个即将到来的项目。可是最终直到2017年2月Ottosson才开始全职为这部片子工作,最终在后期为这部影片工作了三个月。 但他已经在8月份制作开始后不久,从他的音效库里开始提取声音。
2016年下半年,Ottosson还在Netflix出品的电视剧《波特莱尔大遇险》(2017)担任终混师,并担任梦工厂动画片《宝贝老板》(2017年)的声音监制/声音设计/终混师。然而,当10月《底特律》画面剪辑接近完成时,进入了紧张的日子,两部影片同时在制作中。
对白编辑Robert Troy(他也曾在《拆弹部队》工作过)在10月底另一部影片后期结束后开始《底特律》的全职声音工作。与《拆弹部队》一样,《底特律》只进行了极少量的ADR ,他们用了另外的八周时间来进行电影的同期对白修整工作。
Ottosson解释说,“通过ADR,我们根本无法与拍摄过程中录制同期对白情绪相提并论,但Robert能够淡化现场的源音乐以使同期对白更清晰。在接下来的后期制作中,我们降低了分轨录音附带的无线话筒声音,对于我们不能在对话中消除掉的room tone,我会为观众预先调整room tone来让他们接受声音的整体性。”
《底特律》
所以最终几乎所有电影的对白都来自现场同期声,同期录音师Beckett录音的深度和范围非常好,在混录前终混师也一一做了备注。这位英国声音从业者经常与导演 James Ivory和 Ken Loach一起工作,和Ottosson一样,他一直致力于Bigelow导演所有三个最新作品。
除了包含那个时期歌曲的源音乐外,电影的音乐很少。 Ottosson提到,“声音设计必须填补音乐的空白,消除某些声音并为角色们创造一个亲密的空间。尽管如此,我们在《底特律》的意图是永远不要在屏幕外脱离现实。声音在这部电影中近乎自然而然; 我们想要建立起当时整个城市的这种意识。”
所有的后期声音工作都在索尼声音工作室完成。来自MPSE的声音效果编辑Hamilton Sterling,Christian Schaanning和Jamie Hardt在1月初开始进入,Ottosson在完成《宝贝老板》的混音之后在当月末加入。绝大多数拟音都是由索尼公司所有三个拟音棚的团队成员制作的,与MPSE的拟音编辑Mark Pappas,Thom Brennan和Ryan Juggler一起担任Ottosson的声音编辑助理大约10年左右,创造了大量的拟音。此外加入进来的还有ADR和Group ADR总监Daniel Saxlid和MPSE的ADR编辑Laura Graham。
后期阶段同样需要录制和编辑Group ADR或者walla-群杂,低语,哭声,叫喊声和尖叫声,这样是使这些场景更加深入更加沉浸感。作为声音设计师,Ottosson在一段20分钟的片段里,编写了人群声音的总体渐强,将情感的建立传达以及与警察的对抗做对比。为了捕捉外部氛围,Ottosson在索尼工作室和走廊上指导并录制了25至30名演员的所有人群场景。“对于所有这些演员来说,”他说,“从不公正的个人经历中发现了很多。”
《底特律》剧照
当Ottosson在从一个场景到一个场景之间工作时,作为声音设计师试图找到他可以适用的声音,以带动通常由音乐引起的情绪。他通过一些主要场景中的警用无线电和机器的声音创造出了节奏来配合的旋律。在一些场景中,他还巧妙地采用了二胡的声音,这是一个用琴弦拉动的中国式双弦提琴类乐器。“它与音乐结合而不是音乐,”Ottosson解释说,“但它给人一种场景的感觉。”
作为声音设计师,终混师以及声音编辑总监,Ottosson的主要关注点是声音如何服务于电影的整体,特别是节奏。“在一部电影中很多不同的时段,我会在一些声音中剪辑一些与视觉上剪辑不同步的声音,可能会是关门声也或许会是枪击声。”他解释道。“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声音遵循我觉得场景应该具有的一个节奏,但我不想破坏画面的节奏。“
他继续说道:“声音编辑是画面编辑的延伸,但可以双管齐下。当我看到第一次剪辑时,我就很清楚我必须做什么。我几乎可以听到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整个声音,我想最终电影听起来也一样。“
Ottosson逐一敲定各个场景中的声音,然后与导演Bigelow和剪接师一起完成细节部分。“有时我会关闭画面去找我喜欢的声音节奏,我会向Kathryn,Billy和Harry建议,’如果你将这个镜头延长五帧,我可以得到这种效果。’”他补充道。
至于与导演Bigelow的合作,他说,“当我们和导演Kathryn一起看初剪画面时,她没有特别给出场景中的具体说明,她会根据自己需要的场景说话。然后她相信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找到解决电影声音需求的方法。她的导演方式让我们更加投入,我们可行使的权力变得更大,我自认为这也是让我们更努力工作的一种方式。“
《底特律》剧照
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独立电影《底特律》的下期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