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国内女性专业影视声音工作者专题访谈录(二)
第一期女录音师访谈我们请来了龙筱竹老师(点击链接看),文章发出之后得到很多人的关注,除了声音工作者也包括龙筱竹老师的亲朋好友,大家对这个专题反响很大,这也就让我们意识到必须把这次专访做得更好,要求再高一些。
在我们与几位受邀访谈老师接触交流时,被她们身上的一些特质所感染,发现她们对每一件事情的要求真的很高,这种高标准高要求的绝对自律也恰恰成就了她们,使她们可以在这个行业一直不懈地坚持下来。
第二期我们请到的是李敏娜老师,目前主职是一名录音指导,她师从中影集团著名录音师郑春雨老师,在启蒙恩师的带领和指点下,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和钻研,李敏娜老师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第2期
李敏娜
李敏娜,声音指导,北京电影制片厂二级录音师,中国电影声音制作者联盟会员,代表性作品有:
2000年 电影《新甜蜜事业》 声音编辑
2002年 电影《平原枪声》 声音编辑
2005年 电影《茉莉花开》 声音编辑
2006年 电影《水之北》 录音指导
2006年 电影《灵车》 录音指导
2009年 电视剧《神圣使命》录音指导
2010年 电视剧《沉默》录音指导
2012年 电影《影子爱人》录音指导
2013年 电影 《消失的子弹》前期录音师
2016年 电视剧《代号山豹》录音指导
《灵车》中与导演Conrad一起工作
我2000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从声音编辑的工作开始,有幸跟当时优秀的录音师前辈们一起工作学习。2006年与英国导演Conrad Clark合作的电影《灵车》是自己从前期到后期独立完成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后来这些年也一直以这种方式在工作,目前是以电影后期为主,做声音编辑及声音设计的工作。
《灵车》工作照
电影拍摄还是以拍戏为主,会尽量收录现场的环境声和效果声。我喜欢比较特别的声音,比如当地特有的虫子叫,城市夜里的鸟叫,或是那些有烟火气的声音,比如菜市场,胡同……声音里记录着人的生活和情感。
我记得在拍《灵车》的时候,有一场车内对话的戏,同期声没法用,而那部戏的演员都不是专业演员,不可能回来ADR, 我就向剧组要了时间,组织了声音补录,等后期编辑完成,导演看完片第一句话就说给了他一个surprise,他很喜欢这场戏的整体效果,我觉得只是做了应该的工作,没想到有这么好的结果。
在北影来老师工作室做后期
我理解的前后期最大的不同是目的不同,前期是参与团队合作的过程,声音部门是发出声音最少的部门,在专业上也往往不被别人所了解。但是却要和每个部门频繁接触,所以良好的沟通特别重要,在配合别人工作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要求,不轻易放弃。
在专业上,做过后期的录音师在前期会更清楚,哪些问题是需要现场解决,哪些问题后期可以弥补的。以及在现场的环境声或效果声中,哪些是必须要现场补录的,以及用怎样的方式去录,分几层录。
后期是整体声音诞生的过程,需要录音指导有明确的想法以及实现的能力,具备比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学习精神,保持学习,用最新的技术制作,不断前进。就我个人性格来讲,我更喜欢这种人际关系简单的工作过程。
电视剧《愤怒的摄影师》杀青照与执行导演陈赫及合作多年伙伴张忠春一起
前期用Zaxcom的录音机和无线话筒, 话筒 416、418、60、70,Audio 的调音台。
中影集团高级录音师郑春雨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参加的前几个电影项目都是作为声音编辑跟郑老师工作的,我的听感是在郑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形成的。
郑老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我记得第一次上前期时,由于紧张给郑老师打电话,他说没关系的,他在拍戏的时候也会感到紧张。我知道他是那种不敢懈怠的兴奋,但当时来自师傅的鼓励是多么的温暖。
做声音编辑的时候,跟随电影《吴清源》去泰国混录。印象就是那个声音后期公司,很专业,混录师技术娴熟,与导演、声音指导交流很谦和,如果有问题,后台会有人马上帮助解决,工作过程让人很舒服。
最近在做一些后期的项目,也会在公司做一些培训的工作。想把正确的制作工艺传承下去,其中每一项工作、每一次合作应该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责任心,以及制作工艺传承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从同行前辈们、包括众位合作过的导演和制片人那里学来最宝贵的财富。
家人很支持我,他们也特别懂得这个行业的不易与快乐,家人的理解和爱护是我的补给站。
在旧金山
做自己喜欢的事,例如做饭,健身,我都很喜欢,一个是有味道,一个是有专业性,做起来很有兴趣,也会很开心。
女生做这个行业确实有点苦,如果你真的喜欢声音,就请坚持下来,相信自己,做自己,勇于承担,发挥自己的特长。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 龙筱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