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Zoom F1众测用户评测精选(一)
编者按
一想到马上要放假了我这个开心啊,我可不会告诉你春节我去哪玩,但我肯定要带上我的各种神器包括把美好的声音留下来,比如Zoom F1。两个月之前我们开展了Zoom F1有奖众测活动,才两周我就收到了60个报名表格。经过我和同事的重重筛选,从络绎不绝的报名者中选中了相比之下更精彩、全面的F1使用评测。
今天我们来为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来自一名导演,他叫布布,同时也做制片和摄影师,之前做过文字编辑、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再到后来转行进阶,可在声音方面没有系统学习过,今天以一个小白的视角为大家分享他对F1的认识。
01 / 外观!!
之前曾经准备入手ZOOM H1n,因颜值问题最终放弃(真心好丑),ZOOM F1则属于明骚款,在同类产品中数一数二,更何况有多达7款麦头可换,这让崇尚性价比的人没有理由拒绝……显然,这些都是表面因素,经常一个人行走于各地,便携与品质兼备是让我选择它的根本原因。(对外观部分不感冒想直接看录音部分的可直接下拉至一千字之后……)
火车上随便拍的,颜值高啊
尽管知道ZOOM是日本品牌,拿到F1实物的瞬间,却产生了美式装备的错觉——当然,这句褒贬兼而有之待后面详解——于是拍片也选择了符合这一感觉的色调。
下面我先从外观说起,首先是电池和开关机:
即便装上两节7号碱性电池,F1也比我的iPhone X要小要轻。电池仓在机身左侧,打开电池仓盖不难,但塞入电池后合上仓盖,是需要一些技巧:最好的方式是将仓盖尖一些的那头先安装到位,然后再压住另一头,直到锁扣轻轻一响才算OK。对电池的支持分三种:碱性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如果你要获得剩余电量的正确显示,还得在机身设置好对应的电池类型……现在人都很懒的,还是想智能一些。如果有人要问我换一次电池能用多久,我只能说我用了三天电量显示还没变(这好像暴露了我也没怎么录啊),官方给出的数字是连续使用十小时喔!
电池仓,2节7号电池
然而……当在室外拍摄,遭遇零下七八度的时候,电池就扛不住了,至少我那两节南孚,工作时长会减半!所以还是建议要使用充电锂电池,这样才可以保证机器长久运行正常。
开机的手感嘛,无论是用食指指甲还是指肚,没有橡胶硅胶必然手感全无,反正就是向下拉,坚持一秒,红色指示灯亮起,随后是屏幕背光灯。关机亦然,只是没有指示灯,屏幕上会跳出“再见”(如果英文版是GoodBye哈)。
开机键的反向是锁定,很是必要,以免误操作
02 / 储存卡和USB
接下来咱们说说储存卡和USB,最大支持32G的microSDHC储存卡,开始还嫌小,但看看屏幕的剩余录制时间:30小时51分钟45秒——这是最高品质(24Bit/96Khz采样,无损BWF-compliant WAV格式)的情况下!对于一般纪录片来说,一周的工作绰绰有余!当然,要将素材塞满卡,你得准备至少十节普通电池!
储存卡卡槽位于机身右侧,很容易打开,但相信我,插入和取出都要费一番功夫,小拇指肥大且没有指甲或其他工具的肯定受折磨!我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厂家为了做的更小我也很理解。
存储卡位置,安排都很紧凑
幸好,通过机身左侧的USB可直连电脑,F1秒变读卡器——当然,你得先选,因为这个USB口,还有一个功能:两轨数字音频接口。(这里特别要提一下说明书上的“采用的异步传输系统不会受到电脑同步传输所产生的信号不稳定的影响,因此您可以获得更忠实的原始音频”,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这是否意味着F1可以变身超高级的直播麦么?为什么我顿时有一种变Low的感觉?)
然而……我换了三条数据线,都没有实现以上功能,最后发现Windows还要安装驱动,看我的老电脑,还是暂时算了吧。
USB口即可以传输数据也可以供电
最后还吐槽一下这个机身USB口:为啥不给弄个盖子啥的,就这样素面朝天,感觉很不高级啊!(位于机身下方的音频输入和输出口听了这话估计会不高兴,比起USB口,它俩就是裸奔啊!但这哥俩胜在质感,就像同样在海滩上看风景,有马甲线的肯定比有游泳圈的好看不是!)
输入与输出接口
03 / 菜单设置
菜单除了日语和英语,我们熟悉的中文菜单是需要手动实现的。根据提示,将要想添加的语言文件下载下来,复制到microSD 卡的根目录,从而使屏幕显示所需语言。
安装中文菜单
虽然第一次见到中文很惊喜,但后来发现,其实英文单词也没几个,用熟练了也OK,毕竟机身上的全是英文。
这里友情提示,MicroSD(也就是TF卡),最好在使用前先用F1的机身程序进行格式化,用电脑格式化可能存在问题,这是我遇到的问题,最早的很多素材都没有了,希望大家记住。
04 / 硬件配置
F1-LP标配是原装ZOOM LMF1领夹麦及配件,还有个腰带扣:但给的螺丝太小了,不知道为啥不用标准孔径(直接就能上架子啊),如果销售商能配一把小螺丝刀会更贴心。腰带扣装上后,其实就没有拆掉的必要了。
比起单声道枪麦SGH6,SSH6则可是M/S的方式录音,也就是能一次录下指向性的声音和左右两侧的环境音,还可以通过后期插件调整比率。赚了赚了!可惜我并不会那些音频后期软件……
没有找到广告上印的机头减震架,问了客服,原来F1-Sp里配的是SGH6,那个才有减震架……有所得必有所失,好吧,不贪不嗔,自己整个减震架吧!
与相机的配合
05 / 录音-领夹麦
F1-LP
作为一个专业的录音机,它的基本素质必然是录音,不忘初心,回归本质。我就马上进入正题,录音。
原本打算纪录片拍摄时使用F1,但担心使用不熟练,纠结着背了一路没拿出来,直到返程的火车上,遇到一小姑娘,拿着妈妈的iPhone和Siri对话,叨叨了十分钟,周围人都笑得不行。于是给她拍照,然后问她是否愿意让我给她录音。最后,我给她一台相机,她同意戴上F1的领夹麦。我本以为她会继续调戏Siri,怎料她很认真地研究起F1来,嘴里叨叨着……直到取下F1后,她才又开始玩弄Siri,我只好换上SSH6准备偷录,结果车到站要下车了,遗憾啊!
火车上测试领夹麦效果不错
回来听领夹麦的录音效果,虽然设置用的是320K的MP3格式,但声音让我很满意,限幅器设置发挥了作用,虽然绿皮火车的车厢内噪声很大,但录音里并不明显。值得一提的是,限幅器非常好用,即使小姑娘有时候说话声音会变大,也不会录破,当播放电平过高时,限幅工作时指示灯会亮。
05 / 录音 -SSH-6立体声枪麦
回北京后,去朋友的餐厅吃饭,照例去后厨帮忙,顺便录了几段,F1搭载 SSH-6。指向型麦克风我其实有一个罗德的,音质勉强及格,而且无法对侧面录音进行设置,而SSH-6装上F1后,菜单自动适配,枪麦果然是枪麦,声音细节不错,而且距离越近,解析度越高。
嘈杂餐厅的后厨录音
餐厅后厨里有鼓风机、抽油烟机、煤气灶、水流、锅勺碰撞……各种噪声让人脑袋疼,但SSH-6配合F1设置的过滤,只有人声和我所需要的切菜声,其他声音并不明显,很自觉地当了背景。
富士的XT2与ZOOM的F1无疑是珠联璧合
再插播一下外观,F1的颜色与相机机身不谋而合,像是一套兄弟,拍摄时不会干扰拍摄对象,这点是每个纪录片导演所期待的。
为了测试SSH-6这款话筒的两侧录音,我又拿到轻轨旁的路边进行了摄录,两侧录音的角度范围从30度到150度,通过菜单快速切换,能实时从耳机听出:区别很明显。拍摄过程中还见证了一次最低级别的车祸……
轻轨旁录音片段
马路车祸纠纷
最后吐槽一下,实际拍摄时最大的一点不适,是录音键!实在太小了,这也是为了小机身所做的牺牲,不过如果害怕随身时误碰,可以锁定。
06 / 总结
总的来说,ZOOM F1在便携性与适用性之间实现了均衡,这个价位,能够拥有这样的高颜值高品质的录音设备,我很满意,开始考虑要不要把手头的罗德出掉,毕竟,再买一台F1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觉得,做音频的人必须得单纯,就像盲人,如果没有身体触碰,就只能通过声波来感受这个世界了……其实我的意思是,要想录音效果好,还得沉下心来多学多练,否则再好的设备都帮不了你。比如把稿件发给小编,说我的SHH-6可能用的不对,好在音质还是能听出来。
这位朋友不愧是做导演的,他的评测就像Zoom F1本身一样,里外兼备(内心戏也挺多)!朋友们,看完他对Zoom F1的评测之后对你们自己有什么新的启发吗?是否也曾想过自己在平时工作或生活的实际应用中出现过什么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试试这款Zoom F1,它的广泛应用场景通常令你在绝大多数场景都可以游刃有余。
我们后续还会继续分享,让大家多多体会Zoom F1给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朋友带来的裨益,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关于F1的问题大家可以在留言区询问,小编看到会及时回复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