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声音思维:Donald O. Mitchell
原作者:Mel Lambert 编译:丰
电影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工作人员的辛苦,无论台前幕后都不缺乏大师,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对于你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你总会在每年奥斯卡及各大学院奖和评审团大奖中看到他们的名字,陌生是你真的不那么了解他们,你最多也只是知道他们总是和大卫.林奇、马丁.斯科塞斯等这样的大师级导演经常合作罢了,于是有一个想法我们筹谋了很久,就是把他们展示出来,让大家指导并了解他们为什么称得上是大师级。这也是我们“声音大师专题”的初衷。
经常关注我们的朋友们会对一些声音大师的名字如雷贯耳,比如Murch、Ben Burt、Trevor Gates,还有些根本没听过,今天我就带你们认识一个人,Donald O. Mitchell。
在准备复杂的电影声音时,Mitchell领导一个声音后期团队,需要将技术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对声音和画面的鉴赏以及幽默感结合起来。对于许多认识他的人来说,Donald O. Mitchell充分体现了所有这些特质,并且是CAS电影声音编辑协会2013年Fellowship and Service Award极具威望的获得者。
赢在起跑线上
职业初期就非比寻常,Mitchell作为制图员于1955年就开始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工作,随后的四年半在电影和电视行业度过,包括在好莱坞华纳D录音棚待了很多年,以及在华纳伯班克混音棚短暂效力。1990年,Mitchell负责终混与第二混音师Gregg Rudloff来处理声音效果,Elliot Tyson负责监制音乐,他因Edward Zwick导演的《光荣》(1989)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声音,他还获得了13项奥斯卡最佳声音的提名:《力争上游》(1973) 、《银线号大血案》(1976年)、《愤怒的公牛》(1980年)、《 母女情深》(1983年)、《西瓦拉多大决战》(1985年)、《歌舞线上》(1985年)、《壮志凌云》(1986)、《黑雨》(1989)、《霹雳男儿》(1990)、《潜龙轰天》(1992)、《亡命天涯》(1993)、《燃眉追击》(1994)和《永远的蝙蝠侠》(1995)。1973年至1998年他退休的那一年,他参与创作了近120部电影。
《光荣》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
来源:网络
尽管十几岁就对建筑产生兴趣并计划从事这一行,但在1950年代中期,Mitchell米切尔加入了福克斯影业的制图部门,后来还是在转向‘装载磁配音器,处理录音日常工作再进行有限的音频工程-维修,但不一定要运行控台’,他回想起来。“有一天,我的老板来找我,说,’你今天要混音对白。’ 于是就那样做了-去吧!这是Aaron Spelling一场表演的一个环节。《霹雳娇娃》、《爱之船》和其它许多我们都做了。我还可能给电视剧《陆军野战医院》混音了至少一半”。
当Mitchell第一次去福克斯工作室时,正在制作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电影,例如《音乐之声》(1965)、《我爱红娘》(1969)等大型音乐剧。“这真让我惊讶不已”。 “这一切真是太美妙了;从第一天起,我就非常震惊。当时我的偶像是Harry Leonard(曾参与制作《地球停转之日》),Curly Thirlwell、Douglas Williams和传奇的Murray Spivack,曾参与制作了《金刚》(1933)、《斯巴达克斯》(1960)、《巴顿》(1970)、《音乐之声》等等。我认为我喜欢听这些声音;我很欣赏大师们的作品。
他继续说道:“ 1973年,我在福克斯制作了我的第一部电影-《力争上游》-处理对白终混”。“导演James Bridges很乐于合作;这是一个令人愉快、好玩且有趣的项目,尽管对于我来说制作第一部电影有些紧张兴奋!”
Mitchell对他在1970年代末从福克斯公司转到华纳兄弟好莱坞录音棚的决定持开放态度,该工作室前身是位于好莱坞Santa Monica大道的Goldwyn录音棚。“好好经营它,他认真的说道”,Goldwyn对高质量的声音作品更感兴趣。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在录音棚工作并做更多更好项目的机会”。
Goldwyn
来源:网络
难忘的职业记忆
Mitchell因《光荣之路》获得的奥斯卡奖出人意料。“就我个人而言,我从来不认为我从事的任何项目都值得获奖,或者在制作时往那个方向发展。我从未这样想过。与 Gregg和Elliot为《光荣 Glory》一起做的声音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的。Lon Bender担任电影的声音编辑总监和声音设计。他做了出色的工作,这使《光荣》如此之好。Lon让我们整体看起来都不错”!
作为终混师,Mitchell认为与导演Martin Scorsese合作的《愤怒的公牛》(1981)是他最具挑战性的电影,“主要是因为打斗以及希望不仅仅有规律的拳打声。这之前有很多打斗类电影,它们几乎听起来都差不多,我们真的不想那么做。声音编辑总监Frank Warner为了增强戏剧性和人声效果编辑进去了动物声音,并以此进行作曲创作。Martin Scorsese非常耐心,他知道他想要什么,并且愿意等直到你找到它”。
AMPAS理事会成员合影
就Mitchell最喜欢的电影项目而言,与导演Tony Scott合作的《壮志凌云》(1986)是一部高能量电影,也很有趣,而且做得很好。同样,Joel Schumacher同时参与制作了《蝙蝠侠与罗宾》(1997年)和《永远的蝙蝠侠》(1995年),也使我们震惊了!他是一个很好的很全能的人,很高兴与他一起工作。非常随和且很有幽默感。我最喜欢的另一个有趣的项目是由Taylor Hackford执导的《青春传奇》(1987年),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由Andrew Davis执导、Peter Macgregor-Scott共同制作的《亡命天涯》,他俩使我们对终混棚感兴趣”。
有一段珍贵的回忆是在Jim Carrey给Riddler的《永远的蝙蝠侠》录制ADR时产生的。 “最初,Jim在一个星期六早上非常不情愿的参与进来,但很快意识到ADR是一段创作过程”,Mitchell透露。“同期录音很差,因为它是在长滩又黑又深的Spruce Goose hanger中录制的;即使摄影机为多机位特写镜头挪近时,也伴随着一段令人不太舒服的混响。Jim在影片结束时修复了八分钟或九分钟的场景,做了出色的工作,因为他重新创建了整个场景,他几乎给一整场重新做了声音。”
Mitchell主要在华纳的好莱坞D棚工作,此棚是大型影院大小的混音棚,控制台前有110个座位。他说:“它产生了很好的声音,非常代表了剧院现场的声音。” “您可以在那个棚里混音电影,例如,把它带到格劳曼的中国剧院,听起来也一样。D棚是好莱坞最好的电影棚之一。它拥有最早的Auto Harrison PP1模拟控制台之一,后来又配备了Neve Flying Faders”。
Mitchell称赞华纳好莱坞工作室的技术支持“首屈一指,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John Fox Bonner,他曾是Fox Studios的声音总监,之后是华纳好莱坞的特别项目总监,直到1996年去世。对后期制作,Don Rogers可能是最适合工作的人。我的职业生涯几乎应归功于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人Don和John。Curt Behlmer被调到华纳伯班克工作室后接任Don的工作;他们都是称职且能力强的人。
他补充说:“对于音乐和音效混音师,我一直在寻找那些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不会按自己的计划走进房间的强人。” “毕竟,混音电影是团队的努力。我喜欢混音棚里介于严肃和幽默之间的工作环境。有一点幽默总是很高兴,但是我们在工作室里花了很多钱来做一些非常好的工作,所以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
作为混音师,Mitchell喜欢自己做预混。他坦言:“实际上,我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的预混打交道”。 “但是如今他们不得不因为两个混音团队的盛行和进度加快而不得不这么做。清晰易懂的提示表始终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您可以在黑暗中轻松看到!”Mitchell已与许多成功的效果和音乐混音师合作,包括Frank Montano、Rick Kline、Michael Herbick、Greg Russell、Kevin O.Coonel、Elliot Tyson,Mike Minkler和Gregg Rudloff。
Don Mitchell(左)、和终混师Gregg Rudloff和Elliot Tyson以及同期录音师Russell Williams在1990年奥斯卡颁奖礼共享奖项
Mitchell认为,预先准备和灵活性始终是成功的关键。他说:“我们将直接在场景上进行预混”。 “如果是与导演的第一天工作,您可能会贯穿整个过程,并了解他对他的电影听起来的看法;如果他一直在附近,则不需要这样做。您必须完全灵活;去你需要去的地方。您的预混还必须灵活,以便在终混那天导演可以拥有他想要的东西,而您不必回头将预配音分开。我喜欢很多选择-越多越好!”
Mitchell认为,当推子自动化进入混音阶段时,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他解释说:“它使预混变得容易得多,因为更多事情可以放在标记上,而您不必注意它们。” “一开始,在使用Fading Faders之前,您应该在各处进行预混音,并且它们最好表现得非常好且非常准确。我们至少叫上十几个混录师,并经常带一些额外的控台进入房间。房间里可能到处都是控台。我们一直都有棚外音乐控台,具体取决于某些预混的进度。再者您需要一些很好的提示,以便您知道发生了什么”。
关于他的混音哲学,Mitchell说:“对白是重中之重。就个人而言,我不喜欢无聊的对白。除了潜在的声韵和氛围,我几乎不喜欢脱离屏幕之外的任何内容。一旦观众意识到墙上的扬声器正在运行,我认为那是不对的。即使直升飞机从前方飞过然后从墙壁上掉下来,我也会坐在那里想,“是的,他们把它放到了周围”。我不知道每个听众是否都这么认为,但我确实这么做了,这让我很烦。它常常使我处于电影之外。电影在我面前展现;周围点缀着些许音乐,带有一点氛围。但这应该只是填满整个房间。您应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如果观众感觉到,那就太响了!”
Mitchell于1994年搬到华纳伯班克录音棚,“因为他们在那里开了一个新棚[第2棚,配备了具有电影风格的Solid State Logic SL-8000]。”他在那里做了一两部电影,然后又回到华纳好莱坞工作室,并在那里结束了终混生涯。他说:“回到华纳好莱坞只是回到了我所知道的地方”。 “在D棚中,我感到更加舒适。在伯班克,我在一个小型混音棚中工作。我不想离开D棚,那是一个很大的混音棚。但他们需要有人过来为他们这个新房间打开局面”。
Don Mitchell(左)和他同事终混师Greg Russell以及副导演Emilio Estevez在《玩命双龙》的混音中
作为终混师,Mitchell是IATSE Local 695的成员。在退休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和他在695的后期制作混音师同事于1998年1月1日被邀请加入编辑协会。
正如他的许多朋友和同事所知道的那样,Mitchell最大的爱好就是帆船。在业余时间里,他在加利福尼亚州范努伊斯的后院建造了一艘50英尺长的玻璃纤维船体(后来更名为猎户座),离太平洋约20英里。他解释说:“如果您喜欢划船,那么您会梦想拥有它”。“这一直是一种爱好。猎户座帆船在我为华纳好莱坞D棚工作即将结束时完成,然后被运到码头。建造它花了大约20年的时间。毕竟,我有一份全职工作!我把它藏了大约五年,因为我忙于其他事情。它是玻璃纤维的,因为我知道木船都不能在这些年来经受住山谷热的程度。它必须是玻璃或钢”。
Mitchell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MPAS)声音分会执行委员会的活跃成员,多年来在理事会任期三届。他说:“我完全致力于学院的目标和抱负”。 “我在董事会任职的一段时期和声音编辑Kay Rose在一起,当时,学院正极力尝试缩减颁奖典礼的播出时间,他们正认真地看着 Sound Branch。Kay和我当时负责改变这个想法。”
根据Mitchell的说法,学院希望将“声音编辑和混音”两个奖项移至单独的“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给我们五秒钟的播放时间,就像他们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播放的SciTech节目一样”,他继续说道。“但大家都知道,没有做声音的人,电影业将无法生存。因此,要对Kay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帮助我避免了将声音类奖项从颁奖晚会上夺走的灾难。那简直太疯狂了!”
Don Mitchell(左)、Kay Rose和Don Rogers,92年科学技术奖
Mitchell是第一个承认这一事实的人,他说:“经过45年的努力,我的确没有错过任何一项工作。我仍然喜欢看电影(并且仍然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的声音分会的活跃成员),但是当我听到自己不认可的混音时,我想回去工作!但是我真的很高兴只看电影。我现在专注于最终结果,而不是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混音师觉得后期制作没有太大变化。他说:“我们仍然尝试在屏幕上获得出色的配乐,当然自动化会有所帮助”。 “我们现在有两名工作人员与一组第二混音师一起工作,这意味着他们正在与其他人的预混一起工作,这真的很困难。而且,偶尔也会在成品中显示出来。它不尽如人意。数字技术—混音师们和众多DAW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我喜欢增强的保真度,不必担心generational losses,还可以通过完全重置的功能来重置所有内容”。
Don Mitchell和Doc Goldstein在20017年Sound Branch
来源:Cinemontage
大师对优秀混音的标准及新人建议
怎样的混音才是Mitchell认为好的混音?“我的最佳混音标准是,您可以听到所有内容,没有干扰,而且配乐使您始终专注于电影。Andy Nelson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棒。Steve Maslow所做的一切都很棒。Greg Russell是一位出色的音乐混音师。当我回头再重温那些配乐时,我总是想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想回去调整它们。但或许大家都这么想呢”?
他给予寻求从事终混师职业的新人最佳建议是什么?Mitchell说:“要有开放的思想,要灵活”。“另外要每天准时上岗。始终如实讲述自己看到的一切。总而言之,我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非常满意。我没有任何遗憾,而且我认为我也从未真正做到过。”
2003年参加AMPA在比佛利山庄的《二十周年纪念条款》放映
图片来源:Sony
声音大师系列文章:声音设计大师沃尔特·默奇回忆“另类”声音设计方式 | 声音大师:给你一波毒奶警告!找对自己方向你也可以成为David Famer上 | 下 | 声音大师默奇专访 上 《现代启示录 》40周年纪念专题之三 | 声音大师默奇专访 下 《现代启示录 》40周年纪念专题之三 | 对话好莱坞声音大师Beau Borders(上)-保持简单会让你做得更快更好 | 对话好莱坞声音大师(下)-年轻一代声音人要争做斜杠青年 | 大师Randy Thom推荐的声音制作纪录片《制作声波》-为电影声音的90年发声
影视声音后期制作专题 第一季 |影视后期音频基础1-电影声音后期制作流程|2声音后期制作分工及角色|3声音编辑|4DAW|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