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项目招募 | 原音:太原的地方声景
由长江美术馆主办、同期录音网全程协作的“原音:太原的地方声景”项目将在2021年6月30日正式启动,由欧宁担任主持人,分为特邀艺术家实地调研、参与者招募、田野录音、工作坊研讨、展览、出版以及纪录片等版块,以声景的角度探讨太原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和当代现实,通过触发听觉的方法来激发参与者与参观者的共情,增强地方认同感,搭建在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平台。
(本次活动计划招募16-22名工作坊参与者,应征要求和参与方式请看文末!!)

Acoustic Taiyuan :
A Native Soundscape Project
项目引言 by 欧宁
太原,原之大者。
——孔颖达《孔疏》(唐)
今朝天景清,秋入晋阳城。露叶离披处,风蝉三数声。
——窦庠《太原送穆质南游》(唐)
太原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位于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部,东靠太行山,西近吕梁山,北倚系舟山、云中山,被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西北向南贯穿,汾河冲积出的河谷平原,正是太原名称的来源。
唐代孔颖达在《孔疏》中说:“太原,原之大者”,美国地理学家William Edgar Geil在他1911年出版的《中国十八省府》一书中直接把太原译成Great Plain(大平原),他引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阳曲县志》(他译作Top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Yang’chu)说,在秦代以前,太原这地方乃是“狼群之地”(Land of Wolves)。确实,阳曲是今天太原的郊区县,还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傅山的老家,在战国时它是赵国的属地,名为狼孟。但William Edgar Geil不知道的是,春秋时期,这块大平原上已建起了晋阳城,正是位于三面环山、中有河流这样的“山川形便”之内。人文地理学讲一个地方文化的“本土性”(nativeness),总要从topo(地形)入手,太原封闭的内陆地形的确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和文化基因。

William Edgar Geil, Eighteen Capitals of China (Philadelphia: J.B.Lippincott, 1911)
威廉·埃德加·盖洛,《中国十八省府》(费城,J.B.Lippincott, 1911年)
按信史记载,太原已走过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公元前497年,赵简子在今太原城区西南方向的南城角村附近始建城池,是为晋阳城。此后的战国时期,晋阳成为赵国的都城七十二年。接着,前秦、东魏、北齐、李克用、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均曾定都于此,太原因此而有“龙城”之别称。
“并州”的称谓始于汉代,它是当时十三州之一。南北朝北魏后期,高欢控制朝政,在晋阳城内筑大丞相府,晋阳取代洛阳成为北魏实际政治中心。太原是唐帝国的龙兴之地,在隋末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起兵南下,越过黄河,进入关中平原,夺下长安,开启唐朝国祚,晋阳由此与长安、洛阳并称“三京”。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晋阳城,在它东北方向四十里处新建太原城,此后所谓太原一地,便主要定位于此。明初,太原被列为九边重镇之一,晋王朱㭎大规模扩建太原城。有清一代,晋商兴起,太原成了北方重要的商业中心。民国时期,阎锡山踞太原督军府,以此为行政中心在山西全省推行村治改革,使山西成为“模范省”。
太原之所以成为“龙城”,盖因其山岳屏障、易守难攻,兼有汾水灌溉农业、滋养生民;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理特点,太原的经学家阎若璩要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傅山也不拒绝与当时的江南文人顾炎武(苏州昆山)和朱彝尊(浙江嘉兴)等的交游。

傅山遗像,《傅山遗书》(光绪丁末年,平遥王氏刊,呼思古斋雕印,王文蔚堂藏版)
作为明末遗民,傅山除了在崇祯九年(1636年)为三立书院的恩师袁继咸鸣冤,尾随囚车步行到北京,以及康熙十七年(1678年)因为“博学鸿儒特科考试”迫不得已赴京之外,他的生活行止基本上没有走出山西的范围。
傅山的身上寄寓了一种开放的本土性,他作为北方书坛祭酒,接纳了南方文人和书家的互动,在太原一地,通过寻帖访碑,缔造了风行海内的“支离”与“丑拙”的奇崛书法风格。无疑,太原这个地方的历史遗存和风土文化促成了傅山的创新。
他的书法作品可以作为探索太原文化本土性的视觉媒介,正如他发明的汤食“头脑”可以和老陈醋、晋菜一起作为太原地方研究的味觉媒介一样。当然,研究地方还不可忽略方言,太原话作为汉藏语系汉语族晋语并州片的一种,其复杂的连读变调规律(例如“表演”变调为“标演”,“有瘾”变调为“优瘾”)使之与其它方言有别,因此它也可作为太原研究的听觉媒介。
“原音”项目将主要从听觉的维度去探索太原的地方特质。此项目起源于2020年苏州寒山美术馆的“地方音景:苏州的声音地理”项目,经苏州东山农村地区的容春堂“村声”项目绵延而来。这一系列项目都致力于通过田野录音和文献阅读来研究一个地方的当代音景和历史音景,从而发掘这一地方的感官文化(culture of the senses)、音响身份(auditory identity)和听觉本地性(acoustic nativeness),进而在城市地理的基础勾勒出其声音地理(sonic geography)。
“原音”在中文字义上既有“太原的声音”的意思,也包含“地方特有的音景”(native soundscape)之义。正如永祚寺双塔被视为太原的地标(landmark)一样,“原音”项目也试图探索什么是太原的声音标志(soundmark)。
如果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唐诗中的寒山寺钟声被视为苏州的soundmark,那么晋祠内难老泉亘古不变的水动之声能否视为太原的soundmark ? 晋剧、太原莲花落、太原锣鼓能否也算上?或它们只能是太原有声遗产的一部分?太原当代的听觉环境中是否有可以称作soundmark的声音?这些都是“原音”项目要邀请外来的声音艺术家、声音研究者和从各地应征而来的工作坊参与者以及太原当地市民一起探讨的问题。

Thomas Chamberlin, Taiyuan’s Twin Pagodas, May 1910
张柏林拍摄的太原永祚寺双塔,1910年5月
“原音”项目将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向全国各地和太原本地征集工作坊参与者。参与者不需要与声音相关的专业背景,因为工作坊以形成一个共学社群为目的,虽然有专业的声音艺术家、声音研究者和田野录音指导,但工作坊里没有师生之分,每个人都是老师,每个人又都是学生。
工作坊参与者分享地方理论、声音理论、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太原地方文化的理解,同时走上太原街头,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展开田野录音,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和互助产生工作成果。最后的展览会包含受邀声音艺术家的在地创作,也会收入应征参与者的工作成果。
与前两次苏州的声音项目不一样的是,“原音”项目将在太原选择一个有地方代表性的社区或工厂,将录音设备交到社区居民或工厂工人手上,由他们来纪录自己日常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声音。此外,有关太原soundmark的评选和讨论,也将通过与当地媒体合作向太原市民发起征集,并在线上声音地图发布他们投寄的声音。

太原晋祠内的难老泉,“难老”两字为傅山所书,欧宁摄,2021年1月28日
“原音”项目是建基在对广普的太原城市人文地理的探索之上的声音项目,它的目的是以经常被视觉文化忽略的听觉为媒介,探索声音作为凝聚地方认同、共建地方文化的可能性。田野录音不应被视为高不可及的专业工作,不应成为精英的专权,而应成为普通人可尝试探索的有趣活动,甚至变成一种日常的习惯。如果人人都成为field recordist,我们生活的时代会被更广泛地记录,连最幽微的点滴也会被听见,而在海量的声音中,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sonic niche(声音生态位)。
试想一下,当你读到唐代窦庠的《太原送穆质南游》:“今朝天景清,秋入晋阳城。露叶离披处,风蝉三数声”,如果当时他有录音机或手机,你就可以听到一千多年前的蝉声。所以,现在你拿起录音机或手机,可以让别人听见更多的声音;你的每次录音,还会丰满自己以后的听觉记忆。

项目日程
PROJECT SCHEDULE
项目发布会
2021年6月30日
参与者招募
2021年6月30日-7月18日
线上面试
2021年7月20-23日
工作坊I
2021年7月31日-8月6日
工作坊II
2021年8月28-30日
展览
2021年9月30日-2022年1月9日
2021年6月26日参展艺术家实地考察第一天
摄影:周凯
项目发布会
PRESS CONFERENCE
欢迎公众参与
欢迎会
Reception
2021年6月30日14:00-14:20
△ 声音与地方
Sound and Place
分享人 欧宁 OU Ning
14:20-15:00
△ 声音、地域与记忆-
声音艺术与我们的关系
Sound、Region and Mem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Art and Us
分享人 秦思源 Colin Siyuan CHINNERY
15:00-15:20
△ 什么是声音研究?
一个跨学科学术领域的轻考古
What is Sound Studies?
A Light Archeology of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ield
分享人 王婧 Adel-Jing WANG
15:20-15:40
△ 晋方言与晋文化
Jin Dialect and Culture
分享人 张建明 ZHANG Jianming
15:40-16:00
问答环节
Q&A Session
16:00-16:30

艺术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主持人 Facilitator

欧宁 OU Ning
艺术家 策展人 作家
助理策展人 Assistant Curator

金佐宁 Gwendoline Cho-ning KAM
策展人 艺术家 音乐人类学者
参展艺术家 Participating Artists

秦思源 Colin Siyuan CHINNERY
艺术家 策展人

贰佰 ER Bai
音乐人 民谣歌手
生于内蒙阿拉善,现居太原。贰佰的嗓音独特富沧桑感,音乐风格如他本人一样低调、朴实、诚恳。他在音声和歌词中透露着最纯真的向往,以平实的口吻叙述一个个生活中的故事,厚重中隐含着淡然。贰佰现有的作品及专辑包括:《我在太原和谁一起假装悲伤》《玫瑰》《天真的人请你忘了你自己》《嘿,抬头!》等。

林天苗 LIN Tianmiao
中国当代艺术代表性艺术家

刘昕 LIU Xin
艺术家 工程师

南辕 NAN Yuan
乐评人 编剧 策展人
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柔软时光咖啡&livehouse及“待见星空音乐节”创办人。电影《对风说爱你》发行人之一;小剧场话剧编导及推动者,在柔软时光& livehouse演出60余场小剧场话剧。曾与民谣歌手、音乐制作人小河举办互动声音展览项目“声·觉”,并长期主持主办摄影展及独立电影展映等活动。

颜峻 YAN Jun
住在北京。创作实验性的音乐。
www.yanjun.org

殷漪 YIN Yi
音乐家 艺术家 策划人
1978年出生于上海。1998年组建慢核乐队“死亡诗社”,贝司手兼主唱, 至2001年转向数字音乐创作。殷漪早期的音乐创作领域包括:音乐表演、现代舞、肢体剧场。近年来的音乐实践主要集中于个人现场音乐表演以及音乐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性探索。基于对 “聆听” 与 “声音” 深度的思考和研究,殷漪展开其跨媒介的艺术创作,作品形式包括表演、声音、影像和装置。感知、身份、文化、媒介性成为其创作焦点。对于他来说,艺术是自我治愈的良方,也是思考与行动的试金石。

张安定 ZHANG Anding (Zafka)
声音艺术家 实验音乐人

赵丛 ZHAO Cong
实验音乐人
摇滚乐队“不在话下”“阿部薰没有未来”贝斯手,现居北京。擅于使用普通的日常物件进行演奏,意图通过将细小声音的放大,简单的动作带来陌生的异样。https://zhaocong.bandcamp.com
学术嘉宾 Academic Guests

王婧 Adel-Jing WANG
艺术人类学者 声音研究学者

张建明 ZHANG Jianming
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太原市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太原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太原市阳曲县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生态传统文化及方言古村落的保护,文化和旅游融合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研究。
录音指导 Recording Tutors

李哲 LI Zhe
独立影像制作人 电影录音师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其电影录音作品包括《动词变位》《天上的恋人》《旅程》《电影往事》《求求你,表扬我》《静静的嘛呢石》《墨功》《投名状》《车票》《记忆森林》等。李哲亦涉足独立电影制作范畴,作品含《北海怪兽》《从前有座山》《毛嗑》《街口》《熊猫奶糖》《E人也有爱》《梅迪娅》《麻局》《乐队》《转》《兰州》《初见》等。

聂俊 Neil Jun NIE
3D声景内容制作人 3D声景系统设计师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师从格莱美获奖导师陆晓幸教授。AES(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正式会员,参与了上海中心,上海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东方明珠等多个地标建筑中3D声景系统的工程设计及内容制作。2018年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创建3D音频共建实验室–浮音实验室(Floating Sound Lab),作为主理人,积极探索3D声景内容在心理治疗学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3D声景与VR结合的感知影响,以及历史声景的修复与3D化重制。
展览设计 Exhibition Designer

郭廖辉 GUO Liaohui
郭廖辉工作室(AtelierGuo)主持设计师
拾柴学社发起人,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硕士,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士。曾在彼得·卒姆托工作室,卡鲁索·圣约翰事务所,弗朗切斯卡·托尔佐建筑工作室进行建筑设计实践。

应征者指南
APPLICATION GUIDELINES
地点:长江美术馆
招募人数:16-22人
要求
REQUIREMENTS
1.应征者对艺术创作、策展、城市研究、历史研究、地方营造要有兴趣并有一定的知识或实践经验;
2.需具环境意识、正念和深度倾听的耐心,此为声音地理学实践的基本要求;
3.获选成为参与者后要自备录音器材。有关录音器材的挑选及田野录音(field recording)之技术应用,本工作坊将邀请声音艺术家进行辅导;
4.参与者可自由报名,经面试入选后免费参与,但需自行承担差旅食宿,长江美术馆将推荐周边可享折扣的酒店。
应征方法
HOW TO APPLY
1.请将个人简历、作品资料在7月18日前以PDF形式发至长江美术馆邮箱:cjmsg89@163.com,邮件主题请命名为:#同期录音网推荐+太原地方声景+姓名#
2.长江美术馆将于7月20日公布网络面试名单,7月23日进行应征者线上面试,并于7月24日在长江美术馆公众号与同期录音网公布入选参与者名单
3.长江美术馆保留名额从缺、补增之权利;
4.如有疑问可以添加官方微信Naomi-bai并注明“同期录音网推荐”咨询,或咨询电话15535106934

长江美术馆位于太原东北向的长江村旧址上。长江村曾是太原旧城东部的普通村庄,建国以来经历了从窑洞、锢窑、瓦房到宅院的风貌变化,从农业村庄到城中村的空间形态蜕变。城镇化浪潮推平了长江村70多年的历史和它的自然地势,随着城中村的历史变迁,大批量的高层住宅楼得以建成,快速提高了人们居住环境和生活标准的同时,却给精神生活带来了断裂式的变化。

入口外观
摄影:Chen Hao 陈颢/ Vector Architects 直向建筑
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董功先生担纲设计,初衷是借由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美术馆这一主体,来呈现村落记忆和传统生活片段,展示给继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同时持续以当代艺术展览的形式,与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互动。

2号展厅
摄影:Chen Hao 陈颢/ Vector Architects 直向建筑
2号展厅
摄影:Chen Hao 陈颢/ Vector Architects 直向建筑
光筒
摄影:Chen Hao 陈颢/ Vector Architects 直向建筑